建议所有品牌营销人、广告从业者,甚至平台运营方,都认真研究一下淘宝闪购最近在「外卖大战」中的social打法。
倒不是说这套打法有多“新”,而是每一步都踩准节奏,招招落地有效。
5月2日,淘宝闪购全国全量上线,正式下场即时零售战场,对标美团京东。到7月5日,淘宝闪购 × 饿了么的总日订单冲到 8000万+,其中非餐饮订单突破1300万。
这组数据放在饿了么2024年日均2000-3000万单的基础上来看,等于是把原有业务体量直接扩大了三倍以上。
商业侧业务侧的分析已经铺天盖地了,我今天只讲营销侧:
从营销战术执行上来看,淘宝闪购到底是怎么打这场仗的?
先说结论:
淘宝闪购不靠大创意/大公关/大舆论定胜负,而是靠一连串高密度的social动作,持续打热、打穿、打透内容节奏,做好即时零售战场的短频快渗透。
举个简单的栗子。
就在7月5号,各大平台各种火热各种截流各种发战报的时候,淘宝闪购盯准了上海LV巨轮的流量场景,搞了一个188外模“送好运男团”,随机捕捉穿橙色的路人送惊喜,推广新出的“超级星期六”福利日...
据说和前阵子饿了么618那批炸街的男模是一批人,我有点脸盲
真是男模不知大战热,隔江却送奶茶来?对不起,一个低级的古诗模仿。
但你应该懂我的意思,淘宝闪购确实懂得“怎么以轻打重”。
那,要把“social”打到底,
懂传播语言的对齐、懂商业策略的「年轻化转译」,懂「怎么用内容杠杆撬破注意力壁垒」,
成了关键中的关键。
淘宝闪购一点没掉链子。无论是话题选择、执行节奏、视觉符号,文案语言,招招老练。从我周围的反馈来看,在年轻人注意力端,淘宝闪购的节奏感和语言表达方式显然更对味。
虽然阿里内部把social端的玩法称作“以小博大”,但真正牛的战术,往往就是通过一连串“小动作”直达消费者的注意力高地,不断抬升“大事件”的能见度和穿透力。
况且“小”也并不是真的“小”,背后是“一个淘宝”战略下集团级的资源调度和协同。本文只分析social打法的贡献度。
以下就是淘宝闪购在social营销上的几个关键动作:
第一轮奇袭:不打口水仗,直接让人喝上免费奶茶当美团仍在打公关口水仗,京东继续以“五险一金”叙述企业价值时,淘宝闪购选择了避开情绪争议,也不陷入这场关于平台责任的话语交锋。
而是猛地扔出两张卡牌:
一张“免单卡”,领到就能免费喝奶茶;一张“请客卡”,一键转发还能送朋友。
不讲情怀,不“表演关爱”,而是直接把真金白银花在用户能够感知到的实处。
因为用户真正转化的动机,依然是价格敏感。
奶茶,作为年轻人日常的刚需消费,高频、轻决策、易展示,具有天然的社交传播基础。且从商家视角来看,奶茶成本较低,制作流程更为标准化,出餐效率更高。再叠加“限时抢”“转发领取”等机制,将用户的分享行为转化为裂变的引信,让传播从一开始就自带动能。
不依赖高成本的媒介,也无需明星代言或大成本campaign,仅凭用户行为本身就完成了第一轮信息扩散。
当然用奶茶“开路”只是第一轮,后面淘宝闪购的奶茶补贴策略,更注重留存而不是吸引“羊毛党”,这个下篇再谈。
补贴同源,策略分野。
从底层逻辑上看,三家都在砸钱抢用户,但唯独淘宝闪购把营销动作变成了内容素材,变成了社交引爆点。观感上:
美团给人的印象是:又补贴了,待会吃饭的时候点;京东给人的印象是:他们在关心员工,真不错啊,鼓个掌;而淘宝闪购的印象是:什么?免费喝奶茶?羊毛我必须马上薅到手!
细细品下中间微妙的区别—— 不是“有补贴”,而是“能占便宜”;不是“在营销”,而是“在发福利”。
星星眼的阿淘有点可爱
以内容作为驱动传播的杠杆,也是阿里一贯擅长的叙事方式:
结构化传播内容,将营销行为模块化、内容化、社交化,以最短路径获取最大曝光。说人话就是,花出去的钱一定要让用户觉得“赚到了”,能成一个用户主动转发的故事。
这种注意力切入策略非常漂亮,目标不是品牌美誉,而是快速构建使用动机。
在补贴高度同质化的当下,这一策略具备相当明确的区隔性。
第二轮奇袭:复用超级符号,盘活超级流量池自7月起,阿里宣布将新增500亿元补贴资源,通过“每周六定向发放”的机制,正式推出平台级IP——超级星期六。
以下内容来自淘宝:
7月2日,淘宝闪购启动500亿补贴计划,社会消费热情被极大点燃。淘宝闪购的迅猛增长,也带动市场总量从5月的日均约1亿单,迅速增加至现在的日均2亿单。全力促消费、商家新增长,我们是来真的。接下来,我们会在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500亿,有效带动消费内需,为商家创造生意增量,并充分做大市场容量,破除“内卷”式竞争。让每一位和淘宝闪购有关的朋友,都能切实感受到:淘宝闪购,点外卖更优惠!
“超级星期六”这个概念,怎么看都觉得似曾相识。
它的节奏接近肯德基的“疯狂星期四”,“500亿补贴”又让人联想起“百亿补贴”“双11”“双12”等早已固化在消费者心中的高强度折扣信号。
“超级”二字,直接嫁接此前在淘特、淘系促销中的高补贴联想;“星期六”作为固定节奏,帮助平台建立可重复的内容发起机制,培养周期性消费行为。
这种命名方式的关键不在于新意,而在于路径最短:
借用用户已经熟悉的“超级符号”,迅速建立对活动力度的预期,降低教育成本,提高记忆效率。
尤其在即时零售领域,用户的消费决策本就具备冲动性强、关注时效、价格敏感等特征,“补贴 + 固定时间锚点”的组合,是最快能触达用户动机的打法。
历经N多届双11的阿里,必然有一套成熟的、验证有效的内容结构,这种高举高打的策略他们再熟悉不过了。
而在即时零售的本地生活战场,淘宝闪购的这种打法更像是一种高频但轻量的“外卖版双11”,能够快速拉高平台的出镜率和用户点击频次。
超级符号一旦建立,下一步就是放大流量声量。
淘宝闪购很清楚,流量池要跑通,第一波认知必须砸得够响、够快、够准。所以它直接抄了最稳的牌:明星。
淘宝闪购一出道就不含糊,联动汪苏泷、吴艳妮迅速上线,反复强化一句话极致明确的锚点:
淘!宝!闪!购!来!啦!“闪购水果”“闪购砂锅”“淘宝闪购,啥都可以购”,短句、直白、重复,强“洗脑”。
与此同时,淘宝闪购在线下视觉物料上也下了功夫,用一系列网感文案强化话题感、记忆点。
例如这句:例如“gogogo出发咯”。谁懂,我看到这句就想起邓超的魔音...
而这些还只是前菜。
随后,淘宝闪购进一步加码资源,邀请杨幂、李现等头部明星登场,强化以下具体权益:
点外卖更优惠新人大额红包百万杯奶茶免单
这些信息点没有抽象品牌诉求,而是全部指向可执行的交易动作。
在线下,上海、杭州、成都等各大城市的各大地铁站,李现和杨幂的淘宝闪购海报大幅海各种霸屏。用户在日常出行路径中反复刷脸,平台印象自然不断强化。
当然,最有效的梯媒也不能少
从传播设计角度看,这类内容不依赖深度阅读,而强调“秒懂”和“转发”,配合明星面孔的高频曝光,迅速提高淘宝闪购在年轻用户中的出镜率。
砸明星、放利益、讲熟语,一套丝滑小连招下来,再不点进“淘宝闪购”看看,就真不礼貌了。
第三轮奇袭:将“梗学至上”贯彻到地老天荒要说显眼包嘛,阿里动物园的各位个个都是翘楚。
结合这两个月的营销来看,淘宝闪购把每一个“偶然”的热梗,都变成了一次“必然”的传播引爆。
给我的感觉是,他们的运营都是天赋型选手。
时差是没有的、情绪是实时抓取的、执行是毫秒级响应的。牢牢盯紧社交网络的每一丝情绪波动,用最快的速度抢占每一个传播缺口。
最出圈的,莫过于美团前脚刚用“黄的更灵”搞了一波谐音梗,淘宝闪购后脚就上线“蓝的一定赢”迎头截击。信息含量极低,传播效率极高。
再比如,在“苏超联赛”这个段子宇宙里,淘宝闪购冠名的,是常年垫底到几乎痛失本名的常州队。
这个队有多惨?惨到每输一场球,网友就剥夺它名字中的一个笔画。
到了最后,“常州”只剩下一根孤独的竖杠,于是大家开始亲切地称它为“丨州”。(音gǔn)
最新消息,常州已经叫“川”了,距离退出汉字表不远了
在这样的背景下,淘宝闪购公开冠名“丨州队”,并且号称要助常州丨臂之力,还发狠了要把失去的笔画全部拿回来!
为此,淘宝闪购还贴心地制定了一系列帮助常州夺回本名的计划。
淘宝闪购借助常州队这个最尴尬的球队,反而做出了最具传播张力的营销反差。用最弱的资源打出最强的记忆点,这本身就是“以小博大”的典型战术。
在线下场域,淘宝闪购同样没有放松任何一个可被激活的社交节点。
前有LV巨轮旁的外模男团,后有成都的肌肉帅哥派送奶茶。
这些都是轻量化的“行为营销设计”,营销的动能来自围观者的手机和线上的蛐蛐。
而只要我们在转发,在围观,在评论,就踏入了淘宝闪购布下的局。
就连最近的小红书端口,都看到了淘宝闪购的banner
最后说说为什么叫这场仗叫“淮海战役”?《晚点LatePost》透露,阿里内部把淘宝闪购的百日增长计划命名为“淮海战役”。在市场舆论上,管理层要求一两天就得有热度和话题。
重点是最后一句,“大家要合力做出结果”
以“淮海战役”命名,有极其明确的象征意义和战略对标。
在中国近代史上,“淮海战役”是三大战役中最关键的一场,标志着局势彻底翻转,决定了政权格局。
而阿里把闪购战役命名为“淮海战役”,其意义不言自明:
淘宝闪购不再是运营试点,而是整个集团对即时零售业务的战略级反攻,目标就是要在竞争格局中争取主导位置。
不是“试试看”,是“必须赢”。
这也解释了,为什么美团在7月5日的应战和数据战报略显潦草和仓促。
商家对美团上周六的“截流”行为表达不满
虽然,美团在618期间摆出的姿态是“路很宽,一起跑”。
但在美团第一季度电话会议上,对于京东百亿补贴对美团外卖业务造成的影响,美团CEO王兴回应称美团“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”。
而此时的阿里,反而展现出了某种“秩序感”。
一方面,淘宝闪购背后是饿了么、飞猪与淘天的“会师”,清晰回应了“一体化”的平台资源整合战略。另一方面,品牌公关层面,王帅复出以顾问身份操盘淘宝闪购整体话语策略,其对内容、社交和价值观输出的拿捏,构成了另一条战线上的有效火力。
只不过这些平台层面的宏大战略,消费者兴趣寥寥。
大家更关心的是“有没有免费的奶茶可以喝”、“有没有更便宜的外卖可以点”、“补贴千万不要停!”。
福利打头阵、心智靠沉淀。但在现阶段,价格依然是用户迁移最敏感的触点。
而淘宝闪购,正是在这一心理预期下,用连续不断、强节奏、高密度的social内容,持续不断地举手提醒用户:
有有有!我这有啊!